蜻蜓

比特币,灰度大鲸鱼,和一个听起来越来越像


????收听本期内容??

今天又想和大家聊一下市场上的“语言”。大家先不要走,虽然这个题目很抽象,但是全篇都会通过一个非常具体的案例——比特币,来分析。

01

在这个虚拟和真实分不清的媒体信息世界里,观察市场上的“语言变化”有多重要?

我这就来举一个比特币的例子:

比特币最近的走势大家都看到了。上个月的月尾,凭借着一天涨幅7%,一个月涨幅24%的好成绩,成功再次夺回了大家的眼球。不得不说,自从今年3月大崩盘以来,在这个奇异的年景里,它的表现让人不得不惦记。这是一个自带BGM的资产,总会有一个音符,一个鼓点,让它没办法离开我的脑神经。

这个BGM就是市场上的语言。做一个最粗放的分析,我就随便对比了一下GoogleTrend的搜索词:

第1张图:今年为止“比特币”搜索量;

第2张图:加上了关键词“对冲”——有多少人把比特币作为货币大放水的对冲;

第3张图:又加上了关键词“黄金”——有多少人越来越把这两件事,看成同一件。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投资者已经说服自己:这个世界真的处在金融系统崩溃的边缘,用比特币保护自己是不二之选。

市场就是一张“钱流”地图。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所有的变化,都是后面那看不见,摸不着的钱流在推动——它不仅却能推动整个市场,还能带起整个世界剧烈变化的节奏。

它就像平静水面下的暗流,我们虽然看不见,但是可以感觉到水面上的风向,用对风向的感知和测量来估算出水下暗流的方向和强度。“风”,就是市场上的语言。

再回到比特币,所以Googletrend让我们看到的语言的变化,反映到钱流上,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呢?水下的暗流——市场上的钱正在怎么移动呢?

答案是:买盘似乎势不可挡,空头受到暴力挤压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流入比特币的机构资金,正在像一只游过鱼群的大鲸鱼,吸收所有可吸收到的比特币。

我们来看一下大鲸鱼们最喜欢的投资标的——GrayScaleBitcoinTrust(GBTC),灰度比特币信托基金,这是在纳斯达克OTCQX交易所上市的,以比特币为底层资产的可交易基金。

嗯,理论上讲,它不是正牌ETF,因为招股书还没被美国证监会批准呢………但这仍然阻止不了钱流涌入这个能跟踪比特币价格的工具。

年上市当天,GBTC发型1.25亿流通股,市值万美元。昨天查了一下,现在的发行量已经暴增到了接近5亿股,市值已经超过60亿美元。

哇,看到这个数字,我的小心灵大大的震动了一下。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大宗商品ETF是黄金GLD,上市十五年,市值才刚到亿美元,而一个还没被证监会批准的东东,就在短短两年时间吸到了60亿美元。

遥想当年,为了抗击通胀,本聪老师把比特币总数上限2,万写进了代码中。

从那以后,不同的淘金者,受到的待遇是不同的。开凿第1座金山的矿工,也就是中本聪老师自己,在年1月3日奖励了自己50个比特币。从那以后,每隔21万个block,矿工的奖金就减半。

第1次减薪发生在年11月28日,减少到25个比特币;第二次减薪,年7月9日,减少到了12.5个。最近一次减薪,也就是5个月前,年5月11日,减到6.25比特币。到现在为止,已经挖出来的,流通中的比特币已经有万个。还剩下.....万个。

而GBTC这条大鲸鱼一直在吸,市面上流通多少,它就想吸多少,今年4月就已经吞下了今年新挖出的所有比特币;一个月前,它又开始开始爆吸,7天就买了17,个。到现在,它托管的比特币已经45万个,占所有流通中比特币2.43%。

到这里,您想到了什么?比特币像不像一只低流通的股票?当流通中的股票数量正在慢慢被积累到那一只只大手上,市场上剩下的可交易量越来越少时,会发生什么呢?

它就会像一只快被拔光毛的鸟,风稍稍一吹,就被刺激的上蹿下跳。

我们再从上帝视角看一张图,看看年初至今资产类别表现排名:

第1名:比特币(我们今天的主角GBTC:91%)

第2名:黄金矿业股(VanECKETF:33%)

第3名:黄金(GLD:25%)

第4名:美国长期国债(20年国债ETF:)

第5名:标普(7%)

第6名:新兴市场(富时新兴市场ETF:3%)

第7名:标普等权重(SPEqualWeight:-3%)

第8名:除美发达市场(富时发达ETF:-6%)

第9名:美国小型股(SP小盘股:-17%)

图片来源:Y-Charts

嗯,看来这股暗流的力量是挡不住了。

可是如果您不是铁杆币圈朋友,也没有办法对水下的生态,尤其是大鲸鱼的行踪进行专业的分析,拿到最精准的数据,怎么才能感觉到这股暗流呢?

So,这就是为什么,您要对风向——市场上的语言,非常敏感。

02

如果您同意这一点,那么下一个也很重要的问题就是:

文章开头GoogleTrend告诉我们的,贴在比特币身上的“语言”,是怎么变化的呢?它们还会持续多久?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理论:“小跑语言情绪周期”(嗯,不是我的语言,只是冠个名)。

一个语言、叙事(或者关键词/热词)刚刚诞生时,一般不会引起太多注意力,受众或市场会尝试不同观点,需要一个过程给它贴上标签,并定性;标签贴上后,受众的注意力会有明显变化,但是变化的结果会有很大不同。

“注意力”就像是叙事的生命值。市场上的叙事、热词的情绪、情绪的扩散,只有跟“注意力”组合起来,才有了动能。不同“情绪”和“注意力”大小的不同组合,会推动资金朝不同方向流动。

比如,如果一个叙事属于“爆款”型,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消耗注意力,如果后继无力便会迅速消亡。或者某个叙事自产生之后,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但是由于注意力过于分散,会慢慢消亡;如果注意力慢慢又开始集中,则有成为引起现象级趋势的可能。

以上过程可以简单总结为“叙事+情绪+注意力=后续发展”。

和比特币相关的关键词们,那些以前讲过的故事,好像去睡了个午觉,全球疫情蔓延开始之后,就又都吓醒了。“在经济崩溃、恶性通胀、灾难临头,比特币就是所有人的救星”——这是一个存在了很久,从上次市场暴跌后开始变得分散,但并没有消失的叙事。直到新冠让它们再次集中到了一个点上。

但是这次午觉苏醒之后,却变得不一样了:回首9年前,比特币曾是世界上最不谙世事的一个孤岛,但过去几个月,简直是踩在标普的脚尖上舞蹈。疫情期间全球股市连夜熔断,它也跟着一起暴跌;疫情告一段落全球反弹,它也跟着一起反弹。

就像一个熊孩子,从少年长到了青年,开始急切的寻找自己固定的性格特点。

再然后,以保罗图泽琼斯(PTJ)老师那篇《货币大通胀》为标志(在“史诗级货币大通胀”这篇文章里和大家讨论过),它就找到了一个越来越确定,回音越来越响的叙事:在这个前所未见的时刻,我们必须找到保存价值的港湾——那些在通货再膨胀时期表现良好的资产。

于是大家就选择了黄金和比特币。

对于对冲基金来说,这个叙事不仅很优美,而且在这个没有央行影响、更自由、更多波动率、不用加杠杆就能大起大落的地方冲浪,感觉实在太美妙了。

03

前几天,我在推特上看到了一个本世纪最有讽刺意味,但也是最有深意、有些哲理的帖子:

著名投资人PeterSchiff彼得大叔在推特上发起了一个投票:“刚才不顾我的强烈反对,我儿子买了更多的比特币。下面是一道选择题,您会听谁的建议?是一个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了30多年的57岁投资老手,还是一个18岁刚刚毕业的,甚至连份真正的工作都做过的人?”

结果彼得大叔的脸就肿了:有81%(6.7万)人投票反对,只有19%(不到1.6万)人觉得这位大叔,也许还有实力。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就这样变成了“不听老人言,开心好几年”。

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上帝的话,他应该是时间。在时间的眼里,整个世界就是一段长长的橡皮泥——选不同的时间段,上帝可以塑造一个英雄,或者捏出一只狗熊,或者把英雄变成狗熊,再把狗熊变英雄——全看他要选哪个timing。

也许彼得大叔最终还是被证明是正确的,但是在那发生之前,他大概会一直看起来很愚蠢。

所以,您觉得比特币是什么呢?

是一个社会现象,一种思潮,一种信仰,还是一类资产?或者它只是一个听起来越来越像真理的故事?

—End—

————————————————

作者

肖小跑

运营

上财商学评论

《金融是哲学家的游乐园》第3季开始更新

#华尔街见闻“见识APP”#

详情点击“阅读全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tinga.com/mgdl/940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