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

探营蜻蜓喜马拉雅互联网电台来势汹汹,传


没有高大上的“智能”食堂,更没有项目繁多的“员工休闲中心”,然而上线两三年,吸引数千万用户,国内“移动互联网电台”已经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新生力量。

在互联网时代,资讯网站颠覆了传统报纸;数字音乐冲击传统唱片业;电子商务正侵蚀实体零售业,而当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生活被进一步改变。广播电台成为移动互联网新革命,Online.Radio、iRadio、WunderRadio等应用将传统FM电台搬上移动互联网,跨地域服务、多功能体验、用户定制等特色使得用户选择从传统调频渠道转向移动网络渠道。

8月24号,中国之声新媒体调研第二小分队抵达上海,与国内正处于发展期的两家互联网音频公司——蜻蜓FM、喜马拉雅进行探讨交流,学习了解移动互联网音频市场运行模式,思考迅速崛起的移动互联网电台对传统广播有哪些可借鉴之处。一场传统广播遇上新型广播业态的学习交流之旅就此拉开帷幕。

内容

什么是“移动互联网电台”?

既然是学习之旅,那就首先看看,移动互联网电台都在做些什么!

蜻蜓fm:主打音频聚合平台,提供在线新闻、音乐、经济、娱乐、相声、外语、教育、都市、体育、小说、故事、戏曲、交通等多个电台频道,以及主播电台、有声读物、各类播客等点播内容,24小时不间断提供在线收听。上架两年,蜻蜓用户突破万,成为ios、android、wp各大应用商店排名第一的音频app。

喜马拉雅:专注于手机电台平台的研发及运营。公司成立于年8月,激活用户突破万。平台上播主数量逾名,共创建24万档栏目,超过万条音频节目,每天累计播放万次。节目内容涵盖有声读物、新闻、音乐、脱口秀、教育培训、外语讲座、儿童故事、健康养生等。

看介绍,两家app提供的产品差不多,事实上调研后发现,两家网络电台是各有优势。

蜻蜓fm主打内容,有强大的编辑团队和良好的媒体合作平台,打造垂直新闻虚拟电台,是对传统广播节目的有力补充。顺便说一句,不仅从传统媒体“拿”内容,蜻蜓还通过自制内容“反哺”传统媒体。调研小分队在蜻蜓学习的当天,就遇到了来蜻蜓录制节目的歌手平安,蜻蜓的明星专访栏目在一些地方电台可是相当受欢迎呢。

而喜马拉雅的重心则是偏向于提供技术服务,通过“互动”的社交属性,打造受众与媒体之间的沟通桥梁,当然这个媒体,可以是传统媒体,也可以是自媒体,“草根主播”是喜马拉雅的一大特色。

用户

受众听什么?大数据告诉你!

内容说完了,该说说受众了。网络电台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对受众数据进行精确的收集和分析。如今传统电台的受众调查,大多还停留在抽样调查阶段,收听数据不够细分,对用户需求也了解不够精确。而点击率和对节目的选择,可以清晰留存在互联网电台的收听数据上,通过大数据分析,不仅可以对用户进行细分管理、有目的性的丰富节目内容形态,还可以大大降低节目创新的成本和风险。

举个例子,在蜻蜓fm的新闻电台互联网收听份额中,中国之声的收听率占到了60%,日均收听人次达19万人,其中早间的《新闻纵横》栏目、午间的《全球华语广播网》栏目,以及夜间的《千里共良宵》栏目是三个收听高峰。这三个互联网收听高峰,与受众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关,也是容易被传统广播忽略的市场“金矿”,而通过对翔实数据的分析,可以使得传统广播节目进一步增加用户黏度,借助互联网实现二次腾飞。

互动

除了“倾听”,还要留言点赞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与社交别无二致。蜻蜓FM将其称作“音频媒体社交化”,而喜马拉雅称其为“强关系平台”。

左图:喜马拉雅电台某主播(歌手胡夏)界面。右图:蜻蜓FM直播互动界面。

对比两个电台的交互界面可以发现,喜马拉雅电台更像是一个音频的微博,用户可以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tinga.com/mggs/551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