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丰利村头园区海边看到蜻蜓飞舞,不多,不能和以前比了,数量大面积减少。国内研究蜻蜓的专家不多,这样的议题,难引起政府关心,这是蜻蜓不见了,这个纪录短片的主题,蜻蜓到底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蜻蜓是一个很有效果吃掉各种小型昆虫的掠食者,包括我们认为的害益虫都有,几乎是什么都会吃掉,只要数量庞大的就会成为牠们的食物。
蜻蜓生长的环境相较于其他的蚊子等虫,要求太高,牠们根本不能生存水沟跟污染过的河川溪流,,这样子的环境之中,只有蚊子福寿螺等才可以生存的很好,加上种植业养殖业混乱的民众,习惯不太好,往往把k抗生素农药直接野放,加上河道没有引进国外先进的低成本清理方式,造成芦苇被除草剂消除。造成生态的破坏。最大的原因在于国内机械化技术理念升级落后,生态文明理念意识不强。
蜻蜓对于农家来说是无害无益,但务农的人非常喜欢蜻蜓的存在,原因在于农田之中,没有什么颜色跟乐趣,而牠们的存在,等于是一种互助的关系,看到蜻蜓在那边飞,心情就会不由得的好了起来,这其实没有什么原因。不过随着鼓励休耕的政策出现,农田都变成了旱田,没有了水源的进驻,蜻蜓的幼虫是不能飞行的,只能在水中生长,生活的条件也非常的高,所以数量是大幅度的减少。
蜻蜓的减少跟农药的喷撒与水源污染有关系,跟环境的大变化原因也有,象是我们破坏了环境,造成了土石流洪水,让牠们的栖息地不存在,于是一个物种就彻底消失了,我们的原生物种向来都对环境很要求,包括从动物到植物都相同。蜻蜓需要干净的水源,还有浮游生物与水生植物,才会有其他昆虫的生长,上列两者都没有的话,蜻蜓等于是被断去生命的泉源,这事实上也是我们原生物种的生长必需环境。
政府的水利整治工程,常常破坏了生态平衡,也没有达到治水的功用,尤其是连河床都铺设水泥的建设,让蜻蜓无法繁殖捕食,影片的追蜻蜓者,提到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要让生态健康的最好方法,就是尽量少去动作,不要改变。最近几年也常常跑去山上或是河流等地方,也发现到很多工程,完完全全就只是把水泥铺上去,硬是破坏原本的自然环境,等到工程完毕后,那边的生物与植物也死光光。今年4月我跑到缺水闻名的红旗渠,那面池塘都有小蝌蚪游来游去。我回到启东,看看自家的泯沟,一直也没有,从南阳一路上问过去,捕捞龙虾的老头,钓鱼的大叔,答曰,没见过。这个就恐怖至极了。水污染到何等程度。
现在有蜻蜓的地方太少,牠们只会在有机种植的水田出现,抑或说,没有大面积工业化城市化破坏的农田池塘,哪怕看上去脏,比城里捞去垃圾的看上去干净的污水要干净。而且牠们需要有可以躲藏的草丛与树林,水利工程除了把原有的石头跟岸边给去掉,也往往把旁边的树林草丛给砍掉,原本要休息的地方消失,也等于是间接消灭蜻蜓的存在。再来则是一些奇怪的生态政策,认为保育是怎么做就这么做,没有考量到各方面,这方面真的非常常见,而且关心生态的人,也往往非是政府人员,都是自行参加的民众。官员和民间对于生态的截然相反的认识,是个谜。
曾经看探索频道制作一个题目,就是蚊子大幅增加的理由,是不是跟牠们的天敌减少有关系,其中蜻蜓占了一个很重要的生物链,因为没有牠们,导致蚊子苍蝇等,不应该大量生长。记得以前小时候,在农田跟水源处,都会见到一群又一群的亮黄色蜻蜓,一群一群,向苍蝇蚊子堆一样多,在旁边横冲直撞,然后我们就会开始拿芦苇蜘蛛网子去捕捉,又或是追逐牠们到处跑,是个很好的玩伴。有时候冲进蜻蜓堆,芦苇杆一甩,就能打下几只。这些景象似乎很难再出现了。农村的衰败,不外乎如此。
也许就是这样的感情,每次难得看到蜻蜓,就会有感触,现在要看就得跑到,没有被政府工程破坏的田野跟溪边协兴河很干净但是违建越来越多,河岸硬化越来越多,对虾养殖越来越多,蝌蚪都看不到了,就此没有看过蜻蜓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tinga.com/mggs/5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