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

蚂蚁搬家要下雨蜻蜓低飞要下雨这些耳熟能详


白癜风的症状图片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7729084.html

河南商报记者熊卓甜

开篇先一问:

你有没有跟孩子们讲过关于“下雨”的俗语呢?

比如,蚂蚁搬家要下雨;蜻蜓低飞要下雨......

这些耳熟能详的俗语,宝姨从小听到大,有时候也会给自己的外甥女讲讲,每次都不得不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真强大。在那些没有“天气预报”的年代,他们通过善于观察提前预知天气,早做准备,以免粮食被淋。

长大后,宝姨也有搜过为什么蚂蚁搬家要下雨;蜻蜓低飞就要下雨。

得到的答案无外乎是关于“湿度”的问题,觉得也挺有道理。

下雨前空气的湿度会比较高,蚂蚁这种把窝造在地下的生物,长久的生存进化使它们对空气湿度变化的感觉非常灵敏,当湿度加大时,蚂蚁就会有在低处危险的感觉,就要往高处搬。通常在下雨之前,空气中的湿度相当高,而在蜻蜓飞翔的时候,一遇到潮湿的水气,往往会把翅膀沾湿,由于沾湿的身体较重,也就很难像往常般的在较高处飞,而只能做低空翱翔。

不仅如此,就连小学生的语文课本上,也出现过这样的俗语:

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

然而,最近宝姨发现,这个俗语竟然被质疑了!有位做过科普相关工作的家长洪广玉,对蚂蚁搬家和下雨的关系提出了质疑,驳斥了所谓的“民间经验“。“明显知道这句话不对,蚂蚁怎么可能测算出雨多大会淹没了窝?如果蚂蚁有这个能力且害怕被淹,那么应该是直接将窝建在淹不到的地方。”

这是民间经验,不是科学,不能以“民间经验”来误导孩子。

面对这样的观点,网友们表示不赞同。

冥河牧马人:龟兔还赛跑呢,动画片里面动物还说话呢......

小溪浅浅f:不解,蚂蚁搬家要下雨,是观察得到的结果,都是我小时候亲眼所见,有错吗?

大懒蛋爱小懒蛋:您说的也有一定道理,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不同的方面,这是老祖宗以前的生活经验,在后面可以注释一下为谚语。要是什么都照这个说法,“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不是也要改改,也要科学一些,就古代的木船一日一千里可能吗?这不就是一种说法吗?为什么不能保留呢?

热带鱼丸-:这是语文课本,不是科学课本,而且语文课本讲的是谚语,谚语本来就是劳动人民通过长期观察而得出的经验,我觉得没什么问题。宝姨看到,网友们都觉得,这样“钻牛角尖”的话,那这个世界上需要修改的东西的太多了。

事实上,这不是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第一次遭受质疑。宝姨发现,诸多耳熟能详的教材内容,都曾被质疑不实或存在科学性问题。

比如《爱迪生救妈妈》或为杜撰;《河中石兽》科学性不足;《乌鸦喝水》没有科学依据等等。

是,也许这些谚语有些确实没有得到科学认证,但就像一位家长说的那样,学习爱迪生、乌鸦喝水都是为了教导孩子擅于思考。像刻舟求剑、守株待兔这样的寓言故事,也不一定都是真的,但孩子却能通过这些简单易懂的故事体会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就拿下雨这件事来说,难道要告诉小孩子气压、气旋、冷空气啥的吗?再者,小朋友现在读的绘本如果深究,也有许多不合适的地方,难道就不给孩子读绘本了?难道要给2、3岁的孩子讲物理、化学吗?”上述家长如是说道。

当然,宝姨认为,小学课本上的确可以加上一些更科学,更与时俱进的内容,但也要适应孩子们的认知水平,要让他们学习感兴趣、能接受的东西。

其次,与时俱进,我们也可以重新编写一些当代的故事,教材也是可以有进步的。

最后,宝姨还想说,天气预报有时候还不准呢,别说“蚂蚁搬家”准不准了

#你怎么看?你会给孩子讲寓言故事吗?

趁着雨天,我们就聊聊关于“下雨”的那些事儿吧~

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和公号转载监制/王义亭统筹/宗雷校审/宗雷编辑/熊卓甜视觉/河南商报视觉产品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tinga.com/mggs/975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