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

从徐冰蜻蜓之眼展开,这场论坛讲述今天


11月29日至12月1日,“沟通城市:数字技术与多元文化——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论坛期间,当代艺术家徐冰进行了主题演讲,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系主任、教授范文兵等人则就“媒介融合”展开了讨论。

后监控时代的公共生活

监控摄像头如何影响着城市文化?29日晚,一部特殊的电影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展映。徐冰完成了中国影史上首部没有专业演员、没有摄影师的剧情长片《蜻蜓之眼》。该影片的素材来自于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公共媒介——公共摄像头。徐冰的工作室24个小时采录各地的监控视频,选取来自公共监控镜头的数万小时录像素材剪辑成这部电影。

《蜻蜓之眼》剧照

电影《蜻蜓之眼》讲述了女孩蜻蜓和技术男柯凡之间的故事,监控视频中的男男女女构成了男女主人公的无数个“替身”,他们毫不相干,不同视频中所显示的时间与地点强化了这一点,最终却组成了一个“古典爱情故事”。监控视频的真实性和故事的虚构性之间形成奇妙的张力。

在演讲中,徐冰表示,《蜻蜓之眼》的灵感来自他年时所看到的法制节目中的监控画面,他觉得这些画面很有魅力,“我觉得这些监控画面太有魅力了,我不知道这种魅力从哪来的。后来我就在想,如果谁能够用这些监控画面做一个剧情电影出来,一定非常有意思。”不过,从想法到实践,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一开始没有那么多素材,”徐冰说道,一直到年,徐冰发现网上有大量民间上传的监控画面,于是重新开始了这个项目。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他发现监控的定义已经发生了改变,在影片《蜻蜓之眼》中,能够看到这种改变,行车记录仪、直播等产生的视频片段都出现在画面中。为了收集素材,徐冰也需要征求很多人的授权,使用他们所提供的视频,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发现一种“参与式文化”,人们愿意通过这样的方式参与到公共生活中。

《蜻蜓之眼》剧照

在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上,被《银幕》杂志评为今年最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tinga.com/mgly/1182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