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

25亿年前的蜻蜓能带走一个成年人,如今


在人类眼中,昆虫非常小,比方说在夏天很常见的蜻蜓,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童年时与小伙伴捕捉蜻蜓的经历,蜻蜓大约只有人类手指那么大,不过,你能想象吗?在远古时期的地球上,曾经经历过一段恐怖的巨虫时代,当时的蜻蜓与天上飞的老鹰一般大小。

通过化石勘测分析,科学家们发现,恐龙并不是地球上第一批巨大的生物,早在恐龙出现之前的石炭纪时代(大约距今2.5亿年-3亿年),地球上曾经是巨型节肢动物的天下,蜘蛛、蜻蜓、蜈蚣等,这些我们熟悉的昆虫,在当时都巨大无比,而且这个时期的昆虫,也是地球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段时期,它们曾经是地球的主人,几乎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都有它们的身影,后来,伴随着二叠纪的来临,它们逐渐消亡,埋入地下变成了煤炭。

科学家介绍,在当时,远古巨型蜻蜓的食物竟然是陆地上的生物,以及一些生活在水中的两栖生物,同时,它们也会吃一些其它的,体型比它们小一点的昆虫,远古巨型蜻蜓算上翅膀,长度将近1米,可是,它并不是当时最大的生物,在陆地上,我们所熟悉的蜈蚣,在当时长度将近2.5米,也是地球进化史上最大的节肢动物,没有之一。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些远古巨型昆虫的呢?科学家认为,在当时,地球上的氧气含量非常高,现代大气中的氧含量只有21%,而在石炭纪时期,大气中的氧含量达到了35%以上,这就让它们通过呼吸吸入了大量的氧气,于是,它们的体型也变得大了起来。不过,这也限制了它们的飞行和运动,以蜻蜓举例子,当时它们根本无法飞得很高,最多只能在低空缓慢的滑行。

由此可见,氧气浓度的高低却是对于昆虫的大小存在着决定性的影响。而现代昆虫之所以长不大,一方面是因为在进入到二叠纪中后期,地球上的氧气含量逐渐降低,于是昆虫们没有办法再继续吸入足够的氧气用来生长。同时,科学家们通过化石,发现昆虫的身体结构也与它们的大小有关。

昆虫的外骨骼结构紧贴着身体的内侧,如果昆虫想要不断地成长,那么,就需要不断地蜕壳,可是我们都知道,昆虫的寿命都非常短,这也限制了它们蜕壳的次数,于是,它们只能在进化中越来越小,一直到今天,变成我们熟悉的模样。

当然,如果昆虫们当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体结构原因,朝着小体型方向进化下去,那么到今天,或许昆虫也要比我们想象中的大,虽然可能因为地球上氧气含量的降低而有一定的缩小,但是,就算它们缩小了1倍,想一下半米长的蜻蜓和1米多长的蜈蚣,也仍然让人心生恐惧,就好像科幻片中恐怖的巨虫那样,会威胁到人类的安危,毕竟小小的蚊子已经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难以想象半米的蚊子会将世界给搅成什么样子,大家觉得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tinga.com/mgly/1189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