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

看腻4K1080P以后,主打听觉升级的


看《我是歌手》的时候,你为什么哭不出来?问这个问题,我们无意来探讨节目营销,而是来想从设备的角度做个小思考:家里的电视已经很高清了,歌手唱副歌时的青筋暴起都依稀可见,但我们哭不出来,总感觉差点火候,找不到像音乐会那样的临场感。那么,对于目前的影音娱乐节目而言,硬件方面的还有哪些因素仍存在限制,使得观赏体验有所打折呢?主打消费级智能音响的音磅认为,围绕耳朵的升级可能是个解决方案。创始人傅缨茗表示,围绕视觉的升级已经非常多了,4K分辨率、超薄超大屏......似乎成了所有电视厂商的宣传标配,但是关乎耳朵的升级却相对滞后,成熟度不如电视领域那么高。国人不是不喜欢音频设备,年中国蓝牙音箱数量在1.3亿台,复合增长率达27.50%;而智能音箱年的数量在万台,复合增长率达到了.60%,但到了0.6亿台的传统音响这,它的复合增长率却成了负的29.30%。(注:音响包括功放、周边设备、扬声器、调音台、麦克风、显示设备等等)在傅缨茗看来,传统音响设备即便入门级别的费用也相对昂贵,同时想加入新功能又得购置新设备,设备之间的兼容性也存在不少问题,使得传统音响使用频次并不理想。音磅的切入点是对传统音响智能化、互联网化升级,降低使用门槛,丰富功能和内容。傅缨茗告诉36氪,音磅的智能音响主要做了硬件、软件和内容三方面的优化:硬件端,将音响架构整合为一体机型态,不需要传统布线,同时通过DSP芯片算法和声学设计来实现小型机身内搭载多种交互模块(声控、手势控制等)和功能(功放、环绕、卡拉OK等);软件层面,一是基于其自主研发的硬件平台开发的操作系统(配合外显就能观看音磅内的影音内容);另外对应的手机APP可以实现设备调音、上云、功能更新等;内容层面,则是聚合了咪咕音乐、网易云音乐、全民K歌等音乐内容;喜马拉雅、荔枝FM、蜻蜓FM的音频内容;芒果tv、爱奇艺、腾讯视频、咪咕视频等的视频内容;以及腾讯游戏、咪咕游戏等的游戏内容。一般这类硬件项目对于技术的先进性要求不高,对于创业公司而言,要想跑出来,主要围绕产品和市场两个方面下功夫,其中渠道至关重要。产品的关键点中,最基础的是“产”、“研”。“产”决定市场的接受度和生命周期,比如是否易用、实用、好用;“研”决定项目的成长性,比如能否打造出爆品(往往是这类项目的突破点)、能否不断迭代新品形成小生态圈、以及模式和产品路线能否持续。具体到音磅,傅缨茗告诉36氪,其供应链合作方为视源股份、盛科电子;技术合作(硬件核心模块)则有国科微、海思等公司。从起产品线来看,目前落地的有两款:旗舰型,定价元;标准型,定价。不过傅缨茗也透露,目前音磅拟上市的两款新品,一个主打小户型、小空间;一个主打偏中低端的普及型产品,二者定价会下探到千元左右。音磅旗舰型产品(图片来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tinga.com/mgsc/1362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