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

大吴国画名作100讲第48讲画亦如其


自明清以后乃至今日,人们在谈到绘画的问题时,有两句话使用的频率非常高,一句是“师法自然”,一句是"师法古人”。而对于同一个问题,如“师法古人”,在大家都认同的情况下,还争论不止。有主张师法此一古人的,有主张师法彼一古人的。而且这种争论还非常激烈,说话很不客气,使用的语言,有时会使文人们也失去儒雅之风。时间的方面,甚至会争上一两个朝代。当然即是如此激烈的争论,且又韧性十足,就理应产生一个结果,这个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画派。警如清代,以“四王”为首的正宗派,主张师法元人的尚逸精神,但以梅清为首的宣域派,以萧云从为首的姑熟派,以陈卓为首的“金陵八家”,以及“四僧”等等,主张又各有不同。此提及这样一种情况,并没有贬的意思,而是只说中国画史上存在过这样一种现象。如果一定要褒贬,则我们认为当褒不当贬,因为它使中国画的面貌丰富了,并且传承有序。我们今天像是已经失去这种争论了,虽然也有争,但争的各方杂乱无章,也杂乱无序。更有根基浅陋者,来无来处,也不知去往何方,仅凭一时冲动,出个风头,标榜为创新,颇为不堪。五代·徐熙《豆花蜻蜓图》徐熙是五代时南唐画家,画史上曾与同时代的后蜀黄筌相提并论,称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此语也道出了徐熙的画风。与黄筌十七岁便入内廷供奉作画不同,徐熙终身不任。他一生高雅自任,过着放达闲适的生活。他经常出入于花汀竹野、鸟浦鱼渊、蝉树虫垄、蔬田药园之间。因而他的画,所绘者无非此物,而面貌,也如他所出入的那些地方,野趣盎然。果然是文如其人,画也如其人。徐熙在绘画上,创造了一种叫做“落墨”的表现方法,即先以墨线勾写,然后施以杂彩。与黄筌的不同处,是他的勾写不拘泥于精细,而是信笔抒写,并且不使色彩掩没笔。五代·徐熙《玉堂富贵图》徐熙所在的那个时代“五代”,要说师法古人,是尚无古人师,因为绘画作为ー门独立的“科",虽然我们说五代的绘画取得的成绩非常辉煌,但毕竟尚为这一“科“的草创时期。这是幸呢还是不幸呢,师法古人和师法自然两条路,他们只有一条。对于后人而言,蓝本,既使人有据可依、有根可寻、有法可学,但它又是禁锢。怎么办?只好去发挥人的智慧之长了。五代绘画,最主要的成就,是它上承盛唐传统,下开宋、乃至于元的先风。徐熙画的面貌,似已有了后人所谓“逸气”、“格高”的端倪。大吴少儿国画-常用石头皴法之一(你好中国)大吴少儿国画-常用石头皴法三(你好中国)大吴少儿国画-单勾法的柿子树和柳树画法-吴门无派《永定土楼》原创国画民居系列-吴门无派《伊人秋色》原创国画园林教学-第十一节-吴门无派各位看官记得随手点赞或收藏转发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tinga.com/mgjt/1303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