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

才女出上联蜻蜓轻停青亭上,唐伯虎妙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秦皇汉武的一统之治,唐代的诗歌,宋朝的宋词,单拿出任何一门学问来说,都足够让我们皓首穷经,研习数载。

中国的汉字文化,更是历史悠久,每一个汉字,都有一段来历,都有着它光辉的历史。不论从汉字的读音还是字形,还是意义上来说,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而中国的对联文化,以汉字作为基础,以诗词的平仄和对仗作为语法,流传在民间,有着近千年的历史传承了。

对联,早期又叫楹联或者桃符,据记载中国最早的对联出自三国时期。现如今对联有很多种类,比如重字联、数字联、回文联、拆字联、合字联、谐音联等等,每一种对联的类别,都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应对,娱乐性和趣味性十足,因此对联也被称为是一种高级的文字游戏。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对联故事,就是对联种类当中的一种:重音联。重音联就是不同的字但是有相同的读音。

明代的唐伯虎,是一位风流倜傥的才子,经常独自一人游山玩水,走走停停,留下了很多墨宝和诗词名篇。这一日唐伯虎来到了临安城中,与几位玩的要好的朋友在西湖的小亭上把酒言欢。

酒过三巡,还请来了舞女为其歌舞一番,场面十分的热闹。酒宴散去后,一名舞女走了进来,对着唐伯虎飘飘下拜,并对唐伯虎说:“听闻公子才学过人,我这里有一副对联,不知公子能否为小女子排忧解惑”。唐伯虎最喜欢对对联,当即就问了题目,那才女说出了上联“蜻蜓轻停青亭上”。

这副对联是重音联,意思是一只蜻蜓轻轻地停在了青亭之上,想要对出下联,也需要同音不同字,可以说难度很高。唐伯虎毕竟是才子,他只是略加思索了片刻,就对出了下联“佳人嫁人家人哭”。

此联一出,在场众人拍案叫绝,就连那名女子也彻底拜服了唐伯虎的才华,这段故事被传为一段佳话。

无独有偶,有关重音联的故事,在清朝年间也有一例。清朝雍正年间,有一位进京赶考的举子,路过了一处庄园,此时已经日落西山,那秀才就投诉到农夫家中过夜。

第二天天明,秀才就被鸡鸣声吵醒,他早早地起身,看到一群鸡在偷吃稻谷,被一旁的小孩用竹筒追打,农夫见秀才起身,就对他说:“我这里刚好有个对联,你是读书人,不知道能不能对出下联来”。那秀才就问农夫上联,农夫答道“饥鸡盗稻童筒打”。

这副上联非常的应景,而且也是重音联,秀才于是陷入了沉思,苦思冥想,始终对不出下联,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转眼之间到了盛夏,秀才又客居在外,住着一个破败的荒庙里。此时虽是夜晚,但依然是酷热难当,秀才在草席之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又听到几只老鼠在房梁上叽叽喳喳,很是吵闹。于是秀才就假装咳嗽了一声,惊走了老鼠,忽然之间秀才想到了那副对联,一下子来了灵感,于是他脱口而出成下联“暑鼠凉梁客咳惊”。

中国的对联文化,之所以被老百姓喜爱,正是因为对联没有固定的答案,人人都可以口占绝句,展现自己的才能,这也是对联文化最吸引人的地方。

实用对联大全+中华对联故事对联大全书籍全2册自写新年对联结婚对联男女方对联乔迁之喜自学对联书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26.8购买

今日话题:如果上联是“饥鸡盗稻童筒打”或是“蜻蜓轻停青亭上”,你能对出合适的下联来吗?

国学大观园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tinga.com/mgzz/1181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