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

节气立夏林中晚笋供厨美,庭下新桐


今天立夏,北斗星指向了东南方。

过去人们说,

“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喜欢这个长大的意思,

带着一份关切的温情,

是在盼望里长来的一种欣快与如意。

不幼稚也不迟暮,

有矫健但没有忧惧,

是万物都在生长的茂盛季节。

戊戌年

三月二十

《礼记·月令》里说,立夏时的物候景象,是“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你会先听到草虫青蛙在田间的鸣叫声,接着会看到蚯蚓掘土而出,然后各类瓜果蔓藤开始快速生长。

明代文徵明《绿荫草堂图》局部

从前有迎夏的风俗,古人认为与夏季对应的方位是南方,与夏季对应的颜色是赤色,所以帝王要率百官到南郊,穿着红色的衣服迎夏。而文人们因为春天离去,备上酒食,大家聚在一起,像送亲友远行一样把春天送别了,这是他们的“饯春”仪式。

清代石涛《牡丹图》局部

江南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就是说这天以后,会常常见到樱桃、青梅、新麦,而枇杷、杨梅也会陆续上市,然后很快又要到蝉鸣荔熟的时节了。

宋代林椿《果熟来禽图》局部

陆游有过三首关于立夏的诗,分别写于立夏前,立夏时,立夏以后。有意思的是,从伤感于春天的逝去,到热情投入夏天的丰茂,对于陆游来说,不过是几首诗的时间。所以,一年四季其实都是好的时光,何况立夏前后还有芍药和牡丹花可以看呢??

明代文徵明《消夏小景图》局部

林中晚笋供厨美,

庭下新桐覆井凉。

——摘自陆游《四月旦作时立夏已十余日》

明代沈周《蕉荫琴思图》局部

残红一片无寻处,

分付年华与蜜房。

——摘自陆游《立夏前二日作》

宋代佚名《柳塘寻句图》局部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蜂蜜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摘自陆游《立夏前二日作》

宋人《芍药图》局部

他们的夏天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鲁迅

六月三伏好热天,什刹海前正好赏莲。男男女女人不断,听完大鼓书,再听十不闲。逛河沿,果子摊儿全,西瓜香瓜杠口甜。冰儿镇的酸梅汤,打冰盏卖,了把子儿莲蓬,转回家园。

——民国小曲

假若仙人们只吃一点鲜果,而不动火食,仙人在地上的洞府应当是北平啊!

天气是热的,可是一早一晚相当的凉爽,还可以作事。会享受的人,屋里放上冰箱,院内搭起凉棚,他就会不受到暑气的侵袭。

假若不愿在家,他可以到北海的莲塘里去划船,或在太庙与中山公园的老柏树下品茗或摆棋。“通俗”一点的,什刹海畔借着柳树支起的凉棚内,也可以爽适的吃半天茶,咂几块酸梅糕,或呷一碗八宝荷叶粥。

愿意洒脱一点的,可以拿上钓竿,到积水滩或高亮桥的西边,在河边的古柳下,作半日的垂钓。

好热闹的,听戏是好时候,天越热,戏越好,名角儿们都唱双出。夜戏散台差不多已是深夜,凉风儿,从那槐花与荷塘吹过来的凉风儿,会使人精神振起,而感到在戏园受四五点钟的闷气并不冤枉,于是便哼着《四郎探母》什么的高高兴兴的走回家去。

天气是热的,而人们可以躲开它!在家里,在公园里,在城外,都可以躲开它。假若愿远走几步,还可以到西山卧佛寺,碧云寺,与静宜园去住几天啊。就是在这小山上,人们碰运气还可以在野茶馆或小饭铺里遇上一位御厨,给作两样皇上喜欢吃的菜或点心。

就是在祁家,虽然没有天棚与冰箱,没有冰碗儿与八宝荷叶粥,大家可也能感到夏天的可爱。祁老人每天早晨一推开屋门,便可以看见他的蓝的,白的,红的,与抓破脸的牵牛花,带着露水,向上仰着有蕊的喇叭口儿,好像要唱一首荣耀创造者的歌似的。他的倭瓜花上也许落着个红的蜻蜓。他没有上公园与北海的习惯,但是睡过午觉,他可以慢慢的走到护国寺。

那里的天王殿上,在没有庙会的日子,有评讲《施公案》或《三侠五义》的;老人可以泡一壶茶,听几回书。那里的殿宇很高很深,老有溜溜的小风,可以教老人避暑。等到太阳偏西了,他慢慢的走回来,给小顺儿和妞子带回一两块豌豆黄或两三个香瓜。小顺儿和妞子总是在大槐树下,一面拣槐花,一面等候太爷爷和太爷爷手里的吃食。老人进了门,西墙下已有了阴凉,便搬个小凳坐在枣树下,吸着小顺儿的妈给作好的绿豆汤。晚饭就在西墙儿的阴凉里吃。菜也许只是香椿拌豆腐,或小葱儿腌王瓜,可是老人永远不挑剔。他是苦里出身,觉得豆腐与王瓜是正合他的身份的。饭后,老人休息一会儿,就拿起瓦罐和喷壶,去浇他的花草。作完这项工作,天还没有黑,他便坐在屋檐下和小顺子们看飞得很低的蝙蝠,或讲一两个并没有什么趣味,而且是讲过不知多少遍数的故事。这样,便结束了老人的一天。

——老舍

我在北平,曾经过过三个夏天;象什刹海,菱角沟,二闸等暑天游耍的地方,当然是都到过的;但是在三伏的当中,不问是白天或是晚上,你只教有一张藤榻,搬到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或藤花阴处去躺着,吃吃冰茶雪藕,听听盲人的鼓词与树上的蝉鸣,也可以一点儿也感不到炎热与薰蒸。而夏天最热的时候,在北平顶多总不过九十四五度,这一种大热的天气,全夏顶多顶多又不过十日的样子。

——郁达夫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呀!”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滴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划;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活跃起来。

——茅盾

六月里,后花园更热闹起来了,蝴蝶飞,蜻蜒飞,螳螂跳,蚂蚱跳。大红的外国柿子都红了,茄子青的青、紫的紫,溜明湛亮,又肥又胖,每一棵茄秧上结着三四个、四五个。玉蜀黍的缨子刚刚才茁芽,就各色不同,好比女人绣花的丝线夹子打开了,红的绿的,深的浅的,干净得过分了,简直不知道它为什么那样干净,不知怎样它才那样干净的,不知怎样才做到那样的,或者说它是刚刚用水洗过,或者说它是用膏油涂过。但是又都不象,那简直是干净得连手都没有上过。

——萧红

??

四五月份是牡丹和芍药花的花季。牡丹开在春天的末尾,芍药则开在夏初,都在立夏前后。以前有“谷雨三朝看牡丹,立夏三朝看芍药”的说法,牡丹凋谢后芍药花就会竞相开放,所以民间有说“芍药花开,气死牡丹”。

好啦~~就到这里吧,该吃立夏饭了~~

来源

林曦的小世界

(LinxiStudio)

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tinga.com/mgzz/974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