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

预习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昆


相约荷香芬芳,浸润美文馨香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昆虫备忘录》

?戳绿色标志,即可在线视听

电子课本

名师备课:《昆虫备忘录》教学设计

1.能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学会默读课文。

2.能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与大家分享并简单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3.具有对昆虫进行探究的欲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昆虫,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与大家分享。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学生收集昆虫资料,教师准备表格、图片卡、教学课件、视频。

1课时

一、视频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哪种昆虫,有什么特点吗?

(1)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昆虫。

(2)各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看看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

(1)学生观看视频。

(2)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哪一种昆虫,并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此处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由图片、视频转向文字,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适应过程,也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3.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汪曾祺的文章中,看看他是如何用文字描述这几种昆虫的。

(1)学生了解作者。

(2)齐读课题《昆虫备忘录》。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懂

1.自由读通课文。

(1)默读课文,圈出生字。

(2)画出有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

预设点:

(1)膜翅益虫瓢虫马铃薯霸王蚂蚱鞘翅形态丝绸

掌握咯咯作响黑斑褐色琢磨瞎款

多种方式认识生字生词。

(2)磨[mó]1.摩擦磨合。2.阻碍,困难。3.消耗,消灭。4.拖延,耗时间。

[mò]1.粉碎粮食的工具。2.用磨将粮食加工成所需的状态。3.掉转。

老师提问:在本课中“琢磨”应读哪个音?

3.接读课文,在读中正音。

4.梳理课文内容

(1)课文讲了哪几种昆虫?

(2)为什么不以名字命名小标题?

(3)每种昆虫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4)通过瓢虫的描写片段,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三、制作昆虫备忘录

1.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说说原因。

2.如果不喜欢课文中出现的昆虫,可以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向同学介绍说明。

3.老师出示范例,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制作昆虫备忘录。

预设:(1)表格式

昆虫名称

别名

显著特征

瓢虫

花大姐

硬翅上有黑色小圆点,并且有定数

独角仙

蚂蚱

蜻蜓

……

……

(2)图片文字说明式。

(3)文字记录式。

例:瓢虫又名花大姐,膜翅是黑色的,硬翅是朱红色的,并且上面有小圆点,有吃蚜虫的益虫,也有吃马铃薯叶的害虫。

(设计意图:采取多种方式,不拘泥于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昆虫备忘录,此时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兼得,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质疑探究,资料补充

1.读了课文,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1)学生提出问题。

如:什么是复眼?蚂蚱飞起来为什么发出咯咯声?独角仙为什么只有一个角?有没有其他颜色的瓢虫?

(2)交流解决。

2.出示视频资料补充。

小结:同学们,如果你对大自然中的昆虫感兴趣,想进一步探究,请在课下阅读杨红珍《走近大自然》之《探秘昆虫世界》,进一步了解千姿百态的昆虫和它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相信你对昆虫世界有更多的了解。

(设计意图:从学生兴趣入手,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

4.昆虫备忘录

蜻蜓复眼

瓢虫硬翅上的小圆点有定数

独角仙硬甲壳虫,头顶有一个像犀牛一样的角

蚂蚱鞘翅里有膜翅,呈淡淡的桃红色

《昆虫备忘录》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理解“款款、讨厌”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与大家分享,并简单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3.具有对昆虫进行探究的欲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理解“款款、讨厌”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与大家分享,并简单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教学难点:

具有对昆虫进行探究的欲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一些图片,学生自由表达。

2.你认识这些昆虫吗?谈一谈,和同学交流一下。

3.花大姐、蜻蜓、蚂蚱、独角仙……这些有趣的昆虫你了解吗?你见过哪一种,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吧。

4.出示图片,了解作者——汪曾祺。

汪曾祺: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二、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找出问题和答案。

1.借助拼音朋友,快速默读课文,遇到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2.把你获得的信息画出来。

三、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1.同桌指读生字,检查注音。

2.大家看,这是本课的生字,你都认识吗?生读生字,注意正音。

录凡距款绸膜瞎益约蚂斑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交流识字的记忆方法。(重点交流容易混淆的字音和难写字的字形)

4.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个最难学?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给每个汉字组词。学生读词语。

5.出示云朵,学生读出云朵上的词语。

6.学习同音字:lù

出示:陆地露水备忘录梅花鹿道路

三、感知内容

(一)课文导入。

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各具特色的小昆虫都藏着它们各自的小秘密,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二)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分别讲了几种小昆虫。

预设:

四种昆虫:蜻蜓花大姐蚂蚱独角仙(出示图片)

(三)学习复眼。

1.读一读课文中对复眼这一部分的描写。

思考:

(1)“复眼”是什么意思?

(2)理解“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

(3)复眼的小昆虫怎样看东西呢?

(4)你知道哪些昆虫长着复眼呢?

(5)出示句子:我从一本书上知道蜻蜓有复眼,从那以后,就一直在琢磨复眼是怎么回事。

总是琢磨不出来。

(6)思考:“琢磨”是什么意思?我是怎么琢磨的?你从这里发现了什么?

(7)我曾经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

思考: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想的内容。

(四)学习“花大姐”。

1.读一读课文中对“花大姐”这一部分的描写。

思考:

(1)瓢虫的形态是怎样的?

(2)瓢虫的“星”是怎样的东西?

(3)瓢虫有几种呢?分别是什么?

(4)花大姐是怎样飞行的?

预设:款款折好收拢

(5)哪些瓢虫是益虫?哪些瓢虫是害虫?

(6)“瓢虫”还有什么样的呀?

预设:

益虫:二星瓢虫、七星瓢虫、大红瓢虫等

害虫:十四星瓢虫、二十八星瓢虫等

(7)在小本本上画一画这有趣的瓢虫吧!

(五)学习“独角仙”。

1.读一读课文中对“独角仙”这一部分的描写。

思考:

(1)独角仙的形态是怎样的?

(2)为什么说它是昆虫里的霸王?

(3)独角仙的性格是怎样的?

出示句子:

呜——扑!飞来一只独角仙,摔在灯下。它摔得很重,摔晕了。

预设:鲁莽

(4)想象一下独角仙摔过来的好笑场景。

(5)出示句子:从头到脚,约有两寸。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思考:这里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特点?

预设:列数字作比较

(6)常见的说明方法:

预设: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

(7)出示句子:

独角仙的力气很大。北京隆福寺过去有独角仙卖。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预设:引用传说,生动有趣,引人注意。

(六)学习“蚂蚱”。

1.读一读课文中对“蚂蚱”这一部分的描写。

思考:

(1)在河北蚂蚱被称作什么呢?预设:挂大扁儿

(2)尖头蚂蚱的形态是怎样的?

(3)蚂蚱的飞行姿态是怎样的?

(4)土蚂蚱的形态是怎样的呢?

(5)欣赏国画蚂蚱(出示图片)。

四、课堂展示

1.你对哪一种昆虫最感兴趣,制作卡片备忘录。

讲解“昆虫备忘录”的制作方法。

预设:图片说明文字记录表格分类

2.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3.阅读《复眼》,想象人有了复眼以后的生活……

4.我的推荐:推荐阅读《动物世界》、《昆虫记》。

五、互动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阅读训练-《昆虫备忘录》”,一起来闯关吧!

《昆虫备忘录》一课一练

螳螂

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1.说说文章中的比喻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2.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原文:

以前,我只在书上见过螳螂(tángláng)。今天,我抓到了一只大螳螂。

螳螂外表十分威猛。它大约一分米长,全身翠绿,好像一个身披铠(kǎi)甲的战士。从细长的胸部长出两条又粗又壮的前爪,这可是令所有猎物闻风丧胆的超级武器,上面长有倒刺,能像铡刀一样轻易切断猎物。三角形的头上长着一双机警的大眼睛,它的嘴是扁扁的,里面不时露出两颗尖尖的门牙。

经过仔细的观察,我发现它很胆小。它平时喜欢静静地趴在叶丛中,移动身体时总是先用前爪试探一下,然后再小心翼翼地一脚一脚地爬过去。它的脚上有倒刺,可以巴住东西,把自己倒挂起来,有时它就是这样藏在叶子背面的。如果脚巴不住东西,它就会用小红舌头把脚“洗干净”。它非常喜欢吃蚊子以及其它小飞虫,经常爬到树杈上,等待美味上门,一见着小飞虫,就迅速地用前爪夹住飞虫的腹部,将其送进嘴里,慢慢吃掉。每当我用镊子夹着蚊子喂它的时候,它总是先惊恐地往后退,看清楚以后,才会迅速用前爪夹住蚊子,然后再慢慢享用“美味佳肴”。

螳螂是一种能吃害虫的益虫,所以我们要保护螳螂。

参考答案:

1.(1)“从细长的胸部长出两条又粗又壮的前爪,这可是令所有猎物闻风丧胆的超级武器,上面长有倒刺,能像铡刀一样轻易切断猎物。”这个比喻句中把前爪比作铡刀。

(2)螳螂外表十分威猛。它大约一分米长,全身翠绿,好像一个身披铠甲的战士。这个比喻句中把螳螂比作战士。

2.螳螂外表十分威猛。

夏天的昆虫(节选)

汪曾祺

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读短文,请你试着用表格为它们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原文:

蝈蝈

  蝈蝈(guōguō)我们那里叫做“叫蛐(qū)子”。因为它长得粗壮结实,样子也不大好看,还特别在前面加一个“侉”(kuǎ)字,叫做“侉叫蛐子”。这东西就是会呱呱地叫。有时嫌它叫得太吵人了,在它的笼子上拍一下,它就大叫一声:“呱!——”停止了。它什么都吃,据说吃了辣椒更爱叫,所以我就挑顶辣的辣椒喂它。早晨,掐了南瓜花(谎花)喂它,只是取其好看而已。这东西是咬人的。有时捏住笼子,它会从竹筐的洞里咬你的指头肚子一口!

  另有一种秋叫蛐子,较晚出,体小,通身碧绿如玻璃料,叫声清脆。秋叫蛐子养在牛角做的圆盒中,顶面有一块玻璃。我能自己做这种牛角盒子,要紧的是弄出一块大小合适的圆玻璃。把玻璃放在水盆里,用剪子剪,则不碎裂。秋叫蛐子价钱比侉叫蛐子贵得多。养好了,可以越冬。

  叫蛐子是可以吃的。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扔在枯树枝火中,一会就熟了。味极似虾。

蝉大致有三类。一种是“海溜”,最大,色黑,叫声洪亮。这是蝉里的楚霸王,生命力很强。我曾捉了一只,养在一个断了发条的旧座钟里,活了好多天。一种是“嘟溜”,体较小,绿色而有点银光,样子最好看,叫声也好听,“嘟溜——嘟溜——嘟溜”。一种叫“叽溜”,最小,暗赭(zhě)色,也是因其叫声而得名。

  蝉喜欢栖(qī)息在柳树上。古人常画“高柳鸣蝉”是有道理的。

  北京的孩子捉蝉用粘竿——竹竿头上涂了粘胶。

  我们小时候则用蜘蛛网。选一根结实的长芦苇,一头撅(juē)成三角形,用线缚住,看见有大蜘蛛网就一绞,三角里络满了蜘蛛网,很粘。瞅准了一只蝉,轻轻一捂,蝉的翅膀就被粘住了。

蜻蜓

  家乡的蜻蜓有四种。

  一种极大,头胸浓绿色,腹部有黑色的环纹,尾部两侧有革质的小圆片,叫做“绿豆钢”。这家伙厉害得很,飞时巨大的翅膀磨得嚓嚓地响。或捉之置室内,它会对着窗玻璃猛撞。

  一种常见的蜻蜓,有灰蓝色和绿色的。蜻蜓的眼睛很尖,但到黄昏后眼力就有点不济。它们栖息着不动,从后面轻轻伸手,一捏就能捏住。玩蜻蜓有一种恶作剧的玩法:掐一根狗尾巴草,把草茎插进蜻蜓的屁股,一撒手,蜻蜓就带着狗尾草的穗子飞了。

  一种是红蜻蜓。不知道什么道理,说这是灶王爷的马。

另有一种纯黑的蜻蜓。身上、翅膀都是深黑色,我们叫它鬼蜻蜓,因为它有点鬼气,也叫“寡妇”。

参考答案:

姓名

分类及特点

蝈蝈

叫蛐子,不好看、爱叫、咬人;

秋叫蛐子:晚出、体小、碧绿色、叫声清脆、可以烤熟吃。

“海溜”,最大,色黑,叫声洪亮。

“嘟溜”,体小,绿色而有点银光,最好看,叫声好听;

“叽溜”,最小,暗赭色,因叫声而得名。捉蝉用粘竿。

蜻蜓

绿豆钢;极大,头胸浓绿色,腹部黑色环纹,尾部有小圆片。厉害得很;

常见的蜻蜓,有灰蓝色和绿色的,白天眼睛很尖。

红蜻蜓。不知道什么道理,说这是灶王爷的马;

纯黑的蜻蜓。通身深黑色,又叫鬼蜻蜓,也叫“寡妇”。

知识点

一、生字词

1.多音字

似sì(似乎)(shì似的)

壳ké(贝壳)qiào(甲壳)

2.近义词

琢磨—思考过去—从前灵敏—敏锐

收拢—合拢漂亮—美丽

3.反义词

完整—残缺喜欢—讨厌灵敏—迟钝

收拢—舒展严丝合缝—漏洞百出

4.词语解释

琢磨:思索;考虑。

形象: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本文中指相貌、样子。

款款:慢慢地。

严丝合缝:指缝隙密合,也用来形容言行周密,没有一点儿漏洞。

5.词语搭配

视觉(灵敏)颜色(鲜艳)身体(粗短)

6.词语拓展

AABB式词语:顺顺溜溜简简单单密密麻麻

整整齐齐马马虎虎模模糊糊摇摇摆摆

二、课文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包括4篇科普小短文。讲的是四种昆虫:蜻蜓、独角仙、瓢虫和蚂蚱,揭示了它们各自的小秘密。语言生动、有趣,很诙谐。描述生动,特点突出,表现了童真童趣,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佳句赏析

1.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瓢虫当作人来写,动作缓慢,穿着黑绸衬裙,多么有趣,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瓢虫的喜爱之情。

2.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

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根据瓢虫身上的星点不同,可以起出不同的名字。

图文解读

名师上课视频

拓展阅读——

蜻蜓-差翅亚目昆虫

所属类别:动物

蜻蜓,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蜻蜓目,差翅亚目昆虫的通称。一般体型较惖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占据着头的绝大部分,且每只眼睛又有数不清的“小眼”构成,这些“小眼”都与感光细胞和神经连着,可以辨别物体的形状大小,它们的视力极好,而且还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看而不必转头。

蚂蚁-昆虫

所属类别:动物

蚂蚁(ant)是一种昆虫,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多种,有21亚科属,中国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多种。最近还发现了无性繁殖的蚂蚁新物种。蚂蚁的寿命很长,工蚁可生存几星期至3-10年,蚁后则可存活几年甚至十年。一个蚁巢在1个地方可生长几年甚至十几年。

蚂蚁为典型的社会性群体。具有社会性的3大要素:同种个体间能相互合作照顾幼体;具明确的劳动分工;在蚁群内至少二个世代重叠,且子代能在一段时间内照顾上一代。

蚂蚁绝对是建筑专家,蚁穴内有许多分室,这些分室各有用处。其中蚁后的分室最大。在沙漠中有一种蚂蚁,建的窝远看就如一座城堡,有4.5米之高。那些窝废弃之后,就会被一些动物拿来当自己的窝了。蚁穴的底部是给蚁后住的,蚁后的任务就是吃东西,交配,生孩子。蚁窝牢固、安全、舒服,道路四通八达。蚂蚁窝外面还有一圈土,还有一些储备食物的地方,里面通风、凉快、冬暖夏凉,食物不易坏掉。

蚂蚁也是动物世界赫赫有名的建筑师。它们利用颚部在地面上挖洞,通过一粒一粒搬运沙土,建造它们的蚁穴。蚁穴的“房间”将一直保持建造之初的形态,除非土壤严重干化。蚂蚁研究专家沃尔特·奇尔盖尔对蚁穴进行建模。他将液态金属、石腊或者正畸石膏灌入蚁穴,凝固定型之后挖出。他说:“你可以得到一个深入地下的结构。”根据他的观察,最靠近地表的区域蚁室最多,深度越深,蚁室越少,面积也越小。他说:“为了做到这一点,蚂蚁必须了解它们相对于地面的深度。”但它们如何“施工”仍旧是一个谜。据奇尔盖尔推测,蚂蚁可能通过感知土壤中的二氧化碳水平测量深度。

蚁群分工

一般有蚁后、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5级。有些种生活在其他种的巢内,其幼虫由宿主的工蚁喂养。

1.蚁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或称母蚁,又称蚁王,在群体中体型最大,特别是腹部大,生殖器官发达,触角短,胸足小,有翅、脱翅或无翅。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

2.雌蚁:交尾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交尾后脱翅成为新的蚁后,俗称“公主”或“天使”。

3.雄蚁:或称父蚁。头圆小,上颚不发达,触角细长。有发达的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俗称“王子”或“蚊子”。

4.工蚁:又称职蚁。无翅,是不发育的雌性,一般为群体中个头最小,但数量又是最多的。复眼小,单眼极微小或无。上颚、触角和三对足都很发达,善于步行奔走。工蚁没有生殖能力。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饲喂幼虫及蚁后等。为了冬眠,蚂蚁们要在秋天吃大量的食物来储存体内的脂肪,而在接下来的整个冬天它们是不进食的。正因为如此,蚁群中的工蚁们几乎每天都在寻找食物,以保证蚁群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吃到足够的食物来抵御寒冷的冬季。

5.兵蚁:“兵蚁”是对某些蚂蚁种类的大工蚁的俗称,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蚁。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

独角仙

所属类别:动物

独角仙,学名称双叉犀金龟,又称兜虫,其幼虫又有鸡母虫之称,体形大而威武。独角仙在中国一些地方较为常见,数量多可能危害森林。在用途上,独角仙可作观赏,是常见的宠物,又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年,研究人员发现在不同条件下独角仙会变色,对研究智能材料有启示作用。

独角仙在某些地方是常见的一种大型甲壳虫,比如说台湾。是台湾较大的一类甲虫。为昆虫纲-鞘翅目-犀金龟科甲虫。独角仙可以为益虫也可以是害虫,适当的数量不会造成森林的破坏;而数量过多的话,成虫会对树木造成严重的侵害。独角仙有着雄壮有力一只独角而著称,因其角的顶端分叉,在中国学名为双叉犀金龟,俗称独角仙。

名曲欣赏——

声明: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tinga.com/mggs/552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