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

蜻蜓FMCEO杨廷皓专业内容才是音频行


来源丨收视中国(ID:shoushizhongguo)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对传统广播电台的变革,满足人们不同需求的音频娱乐应运而生。而这类移动电台与传统广播电台相比,无论是从运作模式,还是盈利模式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那么他们到底是如何运作的?又会如何引领未来的发展走向?

蜻蜓FM是一款广播收听应用,年9月份正式上线。就是这样一款简单的音频APP,却在年2月25日完成了D轮融资,估值25亿人民币,是怎样的经营模式吸引到投资者如此的青睐,话题就从此展开。

运作模式收视中国:是什么样的经营模式吸引别人来融资?

杨廷皓:从几个角度来说,第一,在国内的互联网,平台型的产品一直受到投资人的认可和追捧,什么叫平台型?类似于一个生态,一个系统。在蜻蜓FM上面有优质的个人内容生产方,内容生产方可以通过蜻蜓FM来变现,来接触到他的粉丝群,他的收听用户人群,它是一个天然的生态圈。

因为是一种可以自增长的闭环,可以吸引到越来越多的用户,吸引越来越多的内容方入驻。从某种角度来说,就像是一个淘宝,淘宝上面有很多的卖家,很自然的产业链,生态就出现了。像这样的模式,它的可扩展性很强,天然的非常适合移动互联网;

第二,蜻蜓FM是一个媒体的平台,媒体一直受到很多投资人和用户的认同,因为它是一个流量的入口,很多其他产品并不是一个流量的入口,譬如说游戏,它需要导流,有流量注入之后它才能变现,但是媒体它本身就可以吸纳很多用户,在互联网时代,流量代表一切,你有流量,就意味着你有用户群,变现的方式就会非常多,本身的商业效率也会很高。第三,我们身处一个文化传媒的领域,文化传媒这样一个市场,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也很受到投资人的认可。同时文化传媒在整个互联网的重要性一定是逐步增加的,因为渠道的功能越来越弱,最终要靠内容,所以谁能坐上文化传媒领域里面的第一把交椅,那它占的市场份额肯定就特别大,未来的商业行为也就会很多。所以,这三个关键点,平台、媒体、第三我们做的是文化传媒,这三个加在一起,对投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收视中国:蜻蜓FM所提倡的PUGC与UGC、PGC的区别是什么?与喜马拉雅和荔枝等其他网络电台相比有哪些优势?杨廷皓:三者的区别在于:UGC是用户生产上传的内容,PGC是由专业的机构所生产的内容,如传统广播电台、有声书,有声小说等是典型的PGC。所谓的PUGC就是由专业的个人主播所生产的内容,这些个人有可能是传统广播电台的主持人,也可能不是。在蜻蜓FM上的10万个主播里面,大概有2万多个人是传统广播电台的主持人;另外也有很多是草根的主持人,可能是网络的自媒体;也有很多是过去专门做文字或者视频的自媒体,现在改做音频,主播来源主要是这几个方面。与其他网络电台相比,大家定位有显著的差异,荔枝是一个纯UGC的平台,喜马拉雅最早也是做UGC,最后开始往PGC转,商品线上也有很多的网络小说,现在也开始做PUGC,但蜻蜓FM是非常纯粹的,刚开始就做PGC,现在做PUGC。从内容的维度来看,蜻蜓的PUGC属性最强,荔枝的PUGC属性最弱,喜马拉雅居中。从PUGC里面主播的维度来看,蜻蜓相对高端一些,荔枝更偏草根的主播,喜马拉雅居中。内容和数据来源收视中国:节目来源主要是什么?各占多大比例?杨廷皓:实际上电台授权给蜻蜓FM的内容,本身就带有电台自己的广告,当用户收到节目内容的时候也收到了广告的讯息,此时,蜻蜓FM扮演一个收音机的角色,只是帮助电台来接触到更多的线上用户群体,可视作是另外一套收音机或车载,扮演的是一个工具,一个渠道的角色,如果电台愿意的话,也可以把电台的广告在线替换掉,由蜻蜓FM来销售,然后再与电台分成。但坦白说,这块相对比较难去操作,第一,因为很多传统电台的广告主看中的是车载收听,我是在手机上收听的,很多投放传统广播的广告主不太愿意在手机上投放广告;第二,大部分的传统广播的广告地域性比较强,上海的广告主绝对不会投到北京,而就蜻蜓FM来说,面向的则是一个全国的平台,整个蜻蜓FM平台的用户数很多,但分到每个电台在每个区域的人数就会比较少,这样的话对广告主而言吸引力就没有那么高。由于这两个因素影响,广告比较难卖,所以虽然蜻蜓FM有这样的计划,但目前更希望由电台来告诉我们把蜻蜓FM平台上播出的广告主换成什么,由他们去卖,他们卖之后所产生的利润,蜻蜓可以完全不要。我们希望能帮助电台来增加他的价值,而不是扮演一个与他们竞争的角色。收视中国:蜻蜓FM所谓的直播是什么?与传统直播有何区别?杨廷皓:确切的说是探索过用户在直播内容的互动这样的产品形态,例如现在的映客这些直播的平台,直播的时候可以有打赏等互动行为。蜻蜓FM有电台直播的内容,所以就考虑是不是可以做这样的互动,但后来发现很难,因为主播并没有入驻到蜻蜓FM里面去,主播还是只有声音而已,因此在蜻蜓FM这个平台上无论用户做了多少互动,主播是没有感知的,对于用户和粉丝而言,就缺乏了这种反馈,互动效果做不出来。如果要想实现这样的互动效果,最关键的是不能用电台的直播内容或电台的主播来进行互动,因为在做电台直播时,主播是不能用电脑的。如果用自己的主播或蜻蜓FM签了的主播,就可以实现,这块将来还会做尝试。收视中国:录播节目的来源是什么?杨廷皓:从流量来说的话,只有很小一部分是传统电台的内容,用户用回听的方式来收听之前发生的,不是直播的内容。譬如一档节目在直播时在很晚的时段播放,那么隔天中午会在蜻蜓FM上收听前天的内容,但电台本身的内容对用户而言就是一个直播的内容,一旦回听就失去了那个感觉,所以这部分的用户比例一直不是太高。最多的听录播的内容从流量而言,还是有声书、有声小说,因为这类型节目本来就是用户在任意一个时间点,他可以自己决定用什么方式,用什么工具来收听的。收视中国:有声书、有声小说这类节目是如何制作的?杨廷皓:买版权。先买文字的音频改编权,然后再买把文字改成音频的权利,然后再找演播者,可能是主播,也可能是请的播音员,把他读出来之后,再拿去播出。收视中国:如何监管自制节目?有怎样的审核机制?杨廷皓:对于蜻蜓FM而言,监管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因为天生是PUGC的属性,所以这部分的风险非常低。所有的主播都是事先认证过的,知道他是谁。邀请主播加入蜻蜓FM时,要求主播要提供身份证号,甚至银行账号,因为涉及到分成。所以对于内容方的事前审核是非常严格的,那主播上传有问题的内容的机率相对就比较低,这就相当于提前规避掉一部分风险。当然所有的内容在上传时候蜻蜓FM也都会做审核。但对于很多UGC的品牌而言情况就有所不同,因为不知道上传者是谁,任何一个人在手机上装了APP就可以上传内容,此时如果不对内容做审核的话,就会存在很大的隐患,因此这就要求他必须有一个非常大的审核的团队,24小时不间断的听用户上传的内容,最终才能决定这个内容是否可以发布出来。收视中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tinga.com/mgzz/1076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