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扁平疣主治医院 http://m.39.net/pf/a_8744638.html导读:俗称“水乞丐”,一年能吃数千只蚊子,却被当成美食大量捕捉
以前的农村生活没有现在这么好,很多农村娃都没啥玩具可以玩,但那时候农村野外有很多野生植物和野生的昆虫,因此很多农村娃儿时就会摘一些野草,或者抓一些小昆虫来玩。笔者还记得儿时放学之后,总会约上几个小伙伴去田边抓天牛、螳螂、知了、蛐蛐儿等昆虫来玩,特别的有意思。
而现如今的农村生活好了,娃们都有玩具了,也不需要玩这些小昆虫了,所以对很多昆虫也不认识,不过即便是想玩这些小昆虫,也不一定玩得到,因为现在农村的昆虫也不多见了,有的是因为环境因素,有的是因为人为因素,也有的是这2种因素都有。
要说哪种昆虫变少让人觉得可惜,笔者认为“水乞丐”位列其中。“水乞丐”是民间的俗称,其学名其实叫做“水虿”,有的地方也叫它“水蝎子”。这种昆虫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但是以前肯定见过,在农村的水田、河沟、河流、湖泊等等地都有,是农村里一大益虫,那么这水虿是什么?有哪些价值?为何会很少见了呢?下面笔者带大家来了解下。
水虿是昆虫纲蜻蜓目昆虫稚虫(即幼虫)的一种统称,外形与其成虫蜻蜓类似,无翅,没有性成熟,生活在水中(蜻蜓点水时将卵产在水里,并孵化成水虿),喜欢潜伏在溪池泥底或残枝败叶下,其体色一般与周围的环境和水草有关,若是周围环境偏黑色,其体色就是黑色,若是周围环境黄色泥土较多,其体色就是黄色,若是周围环境水草多,那么体色就是绿色。
说到蜻蜓,大家肯定不陌生,很多农村朋友在童年那会肯定用网子追过,而且也知道蜻蜓是益虫,因为它是蚊子的克星,实际上这水虿也不例外,也是蚊子的克星。据资料记载,一只蜻蜓一天最多可吃只蚊子,而一只水虿一年能吃数千只蚊子,并且水虿不仅能吃蚊子,还能吃其幼虫孑孓。
当然,水虿除了吃蚊子、孑孓之外,还喜欢捕食小型水生昆虫及它们的幼虫,大型的水虿,甚至可以捕食小鱼和蝌蚪,因为这水虿的性情凶猛且是肉食性的,也因这个原因,以前很多爱钓鱼的朋友也很讨厌水虿这种小东西。
蜻蜓既然是益虫,人们肯定会保护它,那么为何如今越来越少见了呢?
这是因为蜻蜓的稚虫“水虿”越来越少了,蜻蜓的生长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卵期、稚虫期(即水虿)、(羽化)成虫期(即蜻蜓)。而水虿的时期,因种类不同而有不同长短的生长期,短的约2到3个月,普通种类约1到3年,最长的则要7到8年才能完全成熟,期间约需经过8-14次不等的脱皮,然后爬出水面,变成蜻蜓成虫。
可以说水虿从稚虫期到成虫期很不容易,但更不容易是它在90年代中后期还遭到了人们的大量捕捉。因为这水虿是一种食用价值很高的昆虫类食物,本来只有少数地区才吃,并不是很出名。
但是在前些年的时候,因《舌尖》的播出,让水虿成了知名的美食,而那时候基本没有人养殖水虿,供给市场主要靠野生的,所以价格越来越高,甚至达到了80元一斤,于是人们开始把它当成美食开始大量捕捉。
除了被人们大量捕捉,还有一个原因也导致了水虿种群数量的减少,那就是农村环境的污染,水虿本身就可以作为水污染程度的一种生物指标,有水虿生活的地方,则表示该地区的水质为轻度污染,若是没有水虿,那表示该地区的水污染比较严重了。
随着农药、除草剂、除虫剂的东西的使用,使得农村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从而导致水虿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小,水虿少见了,自然蜻蜓就少见了。
蜻蜓和水虿都是益虫,它们能消灭让人们十分讨厌的蚊子,所以建议大家不要吃水虿,同时要注意保护农村环境,毕竟“金山银山不如青山绿水”。
各位朋友,你们见过水虿吗?你觉得水虿应该被作为食物食用吗?欢迎留言说出你的看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tinga.com/mgdl/11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