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

ldquo书rdquo入正能量,


长投城镇化荐好书接龙第⑦期

董事长寄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已远不止为了谋生,而是为了创造生活”。每个人必须持续拓宽知识边界,不断增强学习能力,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企业也必须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才能在时代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经理寄语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愿广大干部职工能以读书活动为契机,倡导“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理念,自觉养成“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长投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贡献才智。

各位领导、同事们好!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各单位、各部室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工会“荐好书接龙”第⑦期与大家见面啦读好书如同与智者对话,感谢本期活动的12位荐书人为我们开启了12扇不同认知领域的大门,让我们一起除鄙见、得新知、养灵性。

1《中层领导力》马媛著推荐人:刘筱

综合办公室

推荐理由:

这个月跟大家分享的是《中层领导力》(马媛),经常有人说一个单位的中层是夹心饼干的“芯”,两面受挤压,但是其实也正是这块“芯”粘合了上下两层饼干,并且主导了饼干的口感和味道。其实只要是在工作中的社会人,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都可能扮演着“中间力量”的角色,可能都要起到粘合剂、夹心层的作用。

个人觉得这本书中很多方法并不仅限于中层管理者,因为不管你是正处在哪个范畴的“中间”,这本书都告诉你,不要因为现在的“两头受气”而憋屈,或面丧失心气。应该充分正视作为“中间力量”的重要性,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里面有些观点会颠覆平时的感性思维,如果能把这些理论用于实践工作,应该会让自己的工作有所提升。

一、中层管理者是领导的下级,“能做事”依然是核心竞争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层既要当好“带队人”又要当好“运动员”,既要能做事,也要能指导和带领别人做事。“埋头苦干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管理手段”,在做事上缺位的人,在管理上也必然缺位。因为不做事就不了解实际情况,不了解情况当然也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失去公信力。

但是区别于做大量的具体事务性工作,进入了中层管理岗位,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大包大揽,有三种事可以考虑优先做:第一种,在特殊节点,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做了能体现你的品格,可以树立威信。比如在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该冲在前面的就绝不能退缩,这个时候带头做比说再多都强。第二种,在关键时刻,做别人暂时做不了的事——经常会听到有员工抱怨工作难,完成不了任务,这时候作为带队人,在前面打好头阵,能体现你的能力,可以让自己成为执行力的榜样,大家也会更快找到前进方向。第三种,在平时,做别人经常忘记的事——有些小事,看似不重要,但是忽略了就会影响全局,在工作中可能强调无数遍还是容易被忘记,这时候也许你帮着做两次,做的同时再顺便强调,别人就记住了,也会知道这个事是必要的、重要的。

二、中层管理者是员工的上级,代表不了员工的利益。中层领导代表上级对所负责的部门实施管理,这是由公司任命的,而不是因为你代表了员工的利益。下属的正当利益必须要维护,但是作为管理者必须端正立场,守住底线,让人真正的信服。有些人认为,要取得下属的拥戴和支持,就必须要代表下属的利益,为下属说话,这是片面的。特别有些踩在制度红线外,为下属谋些小福利的行为,反而可能会连累整个团队,最后一地鸡毛。取得下属的信任,需要提高的是领导力,带领队伍拿出业绩,而不是做所谓的“民意代表”。

不能代表员工的利益,但是不代表可以不听取他们的诉求。经常听听别人的牢骚和诉求,也是有利于“先人后事”的,作为中层,越是处于关键部门,越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人”上,只有把人看明白了,才能把事做正确。对于员工的合理诉求和抱怨不能听之任之,原则范围内能解决的还是要立即解决,原则范围外不能满足的,要说明原因立即拒绝,不可以态度暧昧。

三、中层岗位是在爬山的中段,必须要学会负重前行。书的第一章《角色定位:以身作则树立好形象》中就讲到了:要用优秀的个人品质树立威信、要成为执行力的“尖兵”、要有忍辱负重的能力、要帮助上级领导排忧解难、要持续传递激励激情、要顾全大局甘当配角。以上的一切,都是要让你有一个思想准备——你必须学会忍耐,也必须能接受牺牲。关于“忍辱负重”,书里引用了一段话可以很好的解释:“空气是唯一阻碍雄鹰飞的更高,更快的因素,但是如空气被抽空,骄傲的雄鹰在真空中飞翔,就会马上跌落在地上。阻碍飞翔的真正因素也正是飞翔的必要条件”。忍耐并不代表无能,今天的牺牲,是为了明天有更大的能量负重前行。

中层是夹心层,但不是出气筒,既要学会说不,也要能正视不满情绪。永远不说“不”的人,是难以完成重任的,如果是职务有关、责无旁贷的,那就该怎么办怎么办。其他的不合理请求可以灵活拒绝(先倾听、再拒绝,找出“是”和“不是”之外的选项,温和而坚定的拒绝,事后缓和、说明理由)。讲原则肯定会得罪人,所以还要学会正视和消化他人的不满情绪,“不满”能高度激发人的动力,因为能让人看到立即做出改变的必要性。

以上为本月读书分享。总的来说,无论在社会、家庭、工作中的哪个范畴,“中间力量”都是关键的、重要的、艰难的。说到底,还是要在实践摸索中找到合理的平衡点,才能让“中间力量”变“中坚力量”,既能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又能提升自我的获得感。

2《非暴力沟通》马歇尔·卢森堡(美)著推荐人:胡晨

党群人力资源部

推荐理由:

沟通,我一直认为是很重要的事,总觉得要通过沟通去解决问题是个技术活,而且是很难掌握的高深技术,有幸读过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帮助我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人们以为平和的谈话方式其实可能是“暴力”的,这种暴力可能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大多数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话,认为自己说的话很客观,其实完全不是。

非暴力沟通模式有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方法是好的,但是谁能做到时刻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呢?这很难的。我读到上面的方法时,一开始觉得挺好,后来觉得不对。我看过非暴力沟通,知道怎么表达,但还有很多人没看过,要是对方不好好说话怎么办,那我也是有脾气的,无法做到时刻冷静。作者也考虑到了我的疑问,我在书中也找到了比较满意的答案。如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tinga.com/mggs/5915.html


当前时间: